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机构编制管理,有效化解全县部分机关事业单位超编问题,维护机构编制工作权威性和严肃性,县委编办坚持问题导向,采取“1234”工作法扎实推进超编消化工作。
制定“一个”方案。县委编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编办、市委编办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及时对全县超编单位和超编人数进行了全面自查,并根据自查存在的问题,制定了《务川自治县超编问题整改消化方案》,明确了整改消化任务和时间表,分析了超编问题原因,细化了消超工作方法,明确了从政策导向、政策执行、部门联动三方面同时发力,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坚持“两项”原则。一是坚持从严从紧原则。运用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梳理分析年度机关事业编制人员“准退休”情况,认真考量谋划年度新增用编计划。在行政事业编制总量内,严格审核编制使用计划,对超编单位坚持“只出不进”,对满编单位坚持“先出后进”,从严从紧控制编制人员增长。二是坚持领导配备“双核”原则。明确部门领导配备调整时,必须在单位行政编制和领导职数总量内进行。领导职务人员不再担任领导职务改任职级的,涉及有关干部调整的,不得出现单位人员超编。
加强“三方”联动。一是实行“三方”联审,把牢入编关口。严把“编制使用申请”前置关口,编办与组织、人社部门对申报用编单位进行联审联批制度,制定空编补员联合审批表,加强事前审批,对核准用编申请、人员调入、招录调配、岗位设置等全环节进行联合把关,对满编超编单位一律不予安排用编进人计划,确保空编空岗进人。二是加强数据共享,形成工作合力。推动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数据与组织、人社部门共享共用,根据超编问题台账和人员动态变化情况,积极对接组织、人社部门在审核新增人员、领导干部调配、干部交流、政策性人员安置等工作开展时,充分考虑消化超编工作推进,推动在编人员向有利于消化超编的方向流动。三是建立对账机制,做好常态预警。定期与组织、人社部门沟通对账,了解掌握人员调整、干部任免等情况,做好满编、超编单位的提醒预警,防止产生新的超编单位和人员,不断巩固消化超编工作成果,促进机构编制管理规范化、法治化。
强化“四个”措施。 一是自然减员消化。通过退休、调出等自然减员方式逐步消化现有超编人员。 二是提前退休消化。主动对接组织部门认真研究探索鼓励公务员提前退休的优惠政策,鼓励引导满足提前退休条件的干部和因病等原因无法正常履职人员,按程序申请提前退休,空出编制用于消化超编人员。三是组织调配消化。加大干部调整交流力度,通过干部人事调配手段,将行政机关超编人员和因超编未登记的公务员向空编参公事业单位调剂;通过提拔任用、职级并行等措施,鼓励机关年轻干部到乡镇街道任职,逐步解决县直机关超编问题。四是带编补员消化。加强事业编制“编制池”管理,盘活编制资源。在全县事业编制总量内统筹建立县级“编制池”,对个别事业单位因特殊原因产生的超编问题,利用“编制池”编制以“带编补员”方式进行消化,待单位编制空余后收回。